2013年1月4日 星期五

文學評論之原理 溫徹斯特/着 景昌極 錢堃新/譯 台灣商務印書館


第一章  定義與範圍
◎評論之職,首在欣賞,而次在較量。
◎研究文學之法有三:﹝一﹞歷史法﹝二﹞傳記法﹝三﹞評論法
◎評論一種文學,欲其確當,亦必有賴於當時之歷史知識。
◎時代精神,非但可以左右文學之性情與意趣,亦且影響其體裁。
◎品評名著之標準,亦未嘗不與時俱化。
◎文學之趣味,亦大半出於作者具特異之人格。......蓋大家之所以大者,必較恆人有更博大精粹之人生觀,而深為幾種人生經驗所感動。
◎評論學之職分,在發現普遍徧原理,以為品定之標準。

第二章  何謂文學
◎評論上之有困難,即泛用之字,鮮有正確之界說是也。
◎文學者,非謂其書中具有永久之真理而已,必其書之自身具有永久之興趣焉。......書之所以不朽者,實為訴諸感情之力。......故凡真正文學,必令人有百讀不厭之趣矣。
◎安德諾恆言:「詩所以批評人生者也」......一切文學皆所以批評人生,進而言之,皆所以表現而兼解釋人生者。而文學之所以能解釋人生者,在訴諸感情之魔力耳。......文學最要元素,實為訴諸感情之魔力矣。
◎文學所以不朽之魔力,多恃於其表現之方法。
◎總之,凡評論文章必注意以下之各元素:
﹝一﹞感情
﹝二﹞想像
﹝三﹞思想
﹝四﹞形式

第三章  文學上之感情原素
◎論文之情有三方面,即讀者之情、作者之情與文中人之情是也。
◎文學上之感情原素一語,謂文學能感動讀者之力耳。
◎文情之有永久價值之徵者:
﹝一﹞情感之合理或適宜
﹝二﹞情感之生動或有勢
﹝三﹞情感之持續或恆久
﹝四﹞情感之錯綜或變化
﹝五﹞情感之品格或性質
◎中實無有而求激發人之深情者,恆流為無病呻吟之文學。
◎情之事故,可以瑣碎,而其所自出則不可矣。......以輕微之動作,表達深沉之情感,不期而自然想象之功,於焉以著。為其出於有意無意之間,故其訴諸同情由有效耳。
◎欲求高而且久之文學價值,必其情之所自出,懇摯而可貴。
◎動人之力,大抵恃作家之天性。比必自感其深,否則未有能深感人者也。是故富於感情為大家唯一要件。
◎情之最深者,常最靜。
◎又感人之力有恃諸作家之發表力。
◎或謂凡不適於文章主旨者,皆應刪削。夫所謂不適文章主旨者,何也。曰:凡消減作品之興會,或紛歧作品之情節者,皆不適主旨者也。
◎討論文學原理自當以評論家之標準,不可以道德家之眼光。然評論亦不可昧於道德性質,而計其文學之價值也。
◎健全道德之約束,不足阻礙最高文學之造詣。而健全道德如安德諾所謂高尚莊嚴者,且為偉大文學之特色,此自然之理也。

第四章  想像
◎以具體表示事物,栩然若真,使吾人的然如或見之者,實具操縱人情之力矣。......詩人與小說家,則知所以作此想像世界之道,始之栩栩生動,有較實際世界為尤真者矣。
◎創造之想像者,本經驗中之分子,為自然之選擇而組合之,使成新構之謂也。


第五章  文學上之理智原素
第六章  文學上之形式原素
第七章  散體小說
第八章  結論
附錄  詩學總論  吳雨僧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