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生活上雖然是祈禱著安定,但在學問上則深知到這是沒有止境的,如果得到了止境,即是自己的墮落,所以願意終身在徬徨覓路之中。
2.我得到了最低的歷史認識:知道凡是眼前所見的東西,都是慢慢兒的積起來的,不是在古代已盡有,也不是到了現在剛有。這是使我畢生受用的。
3.在學問上,則只當問「真不真」,不當問「用不用」。學問固然可以應用,但應用只是學問的自然的結果,而不是著手做學問時的目的。
4.學問是必須一天一天地實做的,空虛和荒謬乃是避免不了的一個階段;惟其肯在空虛荒謬之後座繼續不斷的努力,方有充實的希望。
5.學問必須在繁亂中求得的簡單才是真實的綱領,若沒有許多繁亂的材料做基本,所定的簡單綱領便終是靠不住的東西。
6.這種蒐集和研究,差不多全是開創的事業,無論哪條路都是新路,使我再寂寞獨征之中,更激起拓地萬里的雄心。
7.做了一、二個月,註解依然沒有做成,但古今來造偽和辨偽的人物事蹟,倒弄得很清楚了,知道在現代以前,學術界已經斷斷續續地了多少次攻擊偽書的運動,只因從前人信古的觀念太強,不是置之不理,便是用了強力去壓服它,因此若無其事而已。
8.我從曹家的故事和《紅樓夢》的本子裡,又深深感到史實與傳說的變遷情況的複雜。
9.我知道要建設真實的古史,只有從實物上著手的一條路是大路,我的現在的研究,僅僅在破壞古史的系統上面致力罷了。我很願意向這一方面做些工作,使得破壞之後得有新建設,同時也可以用了建設的材料做破壞的工具。
10. 古史是層累地造成的,發生的次序和排列的系統洽是一個反省。
11. 我
便溫了幾遍《尚書》,把裡面關於古史的話摘出比較,由此知道西周人的古史觀念,實在只是神道觀念。這種神道觀念,和後出的〈堯典〉等篇的人治觀念是迥不相
同的。又知道那時所說的「帝」,都指上帝。〈呂刑〉中的「皇帝」即是「上帝」的互文;〈堯典〉等篇以「帝」為活人的階位之稱,是一個最明顯的漏洞。
12. 我們要辨明偽古史必須先認識真古史。
13. 我很知道,以前開首發表主張的時候,儘不妨大刀闊斧,作粗疏的裁斷;但一層一層地逼進去時,便不得不作細針密鏤的工作,寫一個字也應該想幾遍了。
14. 就現存的最早材料看,禹確是一個富於神性的人物,他的故事也因各地的崇奉而傳布得很遠。至於我們現在所知道他是一個歷史上的人物,乃是由於他的神話性的故事,經過了一番歷史的安排以後的種種記載而來。
15. 我的唯一宗旨,是要依據了各時代的時勢,來解釋各時代的傳說中的古史。
16. 研究孟姜女故事的結果,史我親切知道一件故事是微小的,但一樣隨順了文化中心而遷流,承受了各地的時勢和風俗而改變,憑藉了民眾的情感和想像而發展。
17. 須知現在沒有神話意味的古史,卻是從神話的古史中篩濾出來的。
18. 一部《道藏》,用實用的眼光看固然十之八九都是荒謬話,但若拿它作研究時,便是一個無盡的寶藏;我們如果要知道我們民族的信仰與思想,這種書比了儒學正統的《十三經》重要得多。
19. 我們可以知道歷史上所謂應驗的「童謠」,一半是有意造作的,一半是無意的誤會。
20. 我能承受我的「時勢」,我敢隨順我的「個性」,我肯不錯過我的「境遇」,由這三者的湊合,所以我會得建立一種主張。
21. 我知道學問是一點一滴地積起來的,一步不走便一步不到,絕沒有「頓悟」的奇蹟。
22. 我知道我所發表的主張,大部分是沒有證實的臆測,所以只要以後發現的證據足以變更我的臆測時,我便把先前的主張加以修改或推翻,決不勉強迴護。
23. 惟其當時肯耗費覓路的功夫,才能在日後得到該走的大道。
24. 我們若要有偉大精美的創造,必須任著作者隨了自己的嗜欲和興會而發展,愈不求實效,愈可得著料想不到的實效。
25. 一件事實是不會孤立的,要明瞭各方面的關係,不得不牽涉到無數的事實上去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