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國人為什麼熱愛中國詩?他們說中國古典詩有三大特點:一是美,二是博,三是負有哲學意義。......尤其是李白、王維、寒山、鄭板橋四人的作品,他們 都游於佛道之間,思想都高,不執著於現實名利,能提升人的精神生活和人的品質,正是西方一直以物質文明所苦、精神沒有出路,中國詩對他們無異於清涼劑。
詩經
1.〈風〉是樂調總名,區分的特點在國別。(金性堯)
2.〈國風〉中無楚風,胡適因「漢之廣矣」、「江之永矣」、「尊彼汝墳」等句,以為〈周南〉〈召南〉就是楚風。(胡適論學近著)
3.漢儒以為〈周南〉〈召南〉指地域,〈周南〉大抵在今河南、陜西之間,〈召南〉大抵在今河南、湖北之間。時代有的是西周、有的是東周。
4.郭沫若〈甲骨文研究˙釋南〉以為南是鐘鈴一類樂器,由樂器演變為樂曲的名稱。從「南」字字形看,也有些像,便是手執的柄。
5.陸侃如《中國詩史˙十一國風》根據王國維〈北伯鼎跋〉的考證,認為〈十五國風〉中的〈周南〉〈召南〉是獨立的,〈邶風〉〈鄘風〉是有目無詩(已經亡佚),今存的〈邶〉〈鄘〉二風實是冒牌的,應當仍回到〈衛風〉內,所以所謂〈十五國風〉只能說是十一國風。
6.所謂風、雅、頌原來都是由於音樂不同而得名的。風是各地的民謠,雅是宮廷音樂,頌是宗教舞樂。
7.自漢至六朝,皆把凱風與蓼莪看作同一用意。
8.詩經中許多本事,本來像謎語,但一涉及有關婦女的事情,就更顯得複雜,注疏家常常加些無必要的刻劃想像。
9.詩經來自民間,儘管經過刪削潤飾,但仍然將當時人的內心生活和社會風貌,歷歷如繪,毫無虛偽的反應出來;其中絕大部分的作品是質樸的,健康的,新鮮而有活力的。
10. 詩經產生的時代,上至西周初期,下至春秋中葉,共約五百多年。除了極少數是西周作品外,大部分是東周時代的作品。
11. 詩經的經字是漢儒加上去的。
12. 碩人是早期寫「女性美」最特出的一篇。
13. 谷風的特色是故事性十分完整。
14. 要了解二千餘年前婦女生活,不可不讀《詩經》
15. 古人詩文以「麥秀」「黍離」表示亡國之痛,前者出於箕子的〈麥秀〉歌,後者出於〈王風〉。
16. 〈王風〉和〈唐風〉都是中原地帶的作品,兩首詩的主人不一定全是貴族,但也反映這時社會的衰敗。
17. 黃遵憲:「十五國風妙絕古今,正以婦人女子矢口而成,使學士大夫操筆為之,反而不能,以人籟易為,天賴難學也。」
18. 詩經中的情歌,以鄭風為最多,也最為精采。
古詩
1.古詩通常又可分為兩種。其一是「近體詩」以前的,它的範圍,大一點可以包括《詩經》、《楚辭》。不過通常指的是上古歌謠以至兩漢南北朝樂府歌行、徒詩等。……其二是:近體詩完成後,不符近體規格的詩。(石川忠久˙古詩)2.如把古詩的體裁和近體相比,那麼下列的條件是與古詩無緣的:
(1) 絕句的起承轉合等句法。
(2) 律詩中,聯的構造或對句的規矩。
(3) 律、絕中的定型句數。
(4) 嚴密的押韻。(石川忠久˙古詩)
3.今日,我們所能看到的,最可靠的五言詩,是《漢書》五行志所引漢成帝(西元前三三年──西元前七年)時代的民謠。(石川忠久˙古詩)
4.文人創作五言詩,始於班固(西元三二年──九二年)的〈詠史詩〉
5.最早嘗試七言詩創作的,是魏文帝曹丕,他有一首〈燕歌行〉,就是七言的起點。真正可以算是七言詩正統的,要等到梁簡文帝的〈烏夜啼〉出現了。
6.古詩的押韻法(和近體詩比較):
(1) 近體一韻到底,古詩可以換韻、轉韻。
(2) 近體詩只有平聲韻,古體詩有仄聲(上、去、入)韻。
(3) 可以通韻,把相近的韻字混合使用。
(4) 有每句押韻的(指梁體)。(石川忠久˙古詩)
7.五言詩到了建安年間(西元一九六年~西元二二0年)達到了頂峰。最優秀的要算曹植,其次才是王粲。謝靈運、陶淵明這兩位山水、田園大家的出現,五言詩才達到最高峰。
近體詩
8.一般將唐詩分為四期,乃沿用明代高棟編選《唐詩品彙》之說法。
初:高祖武德元年至玄宗開元初(西元六一八年──七一三年)
盛:玄宗開元元年至代宗大曆初(西元七一三年──七六六年)
中:代宗大曆元年至文宗大和九年(西元七六六年──八三五年)
晚:文宗開成元年至昭宗天祐三年(西元八三六年──九零六年)
9.四六之名,始於李商隱〈樊南集續〉:「作二十卷,喚曰樊南四六。」
10.中國詩喜歡用典,唐人詩中用的典,以四史的典實最為常見。(黃永武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