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月14日 星期三

中山詩話

詩以意為主,文詞次之,或意深義高,雖文詞平易,自是奇作。世效古人平易句,而不得其意義,翻成鄙野可笑。.....永叔云:「知聖俞詩者莫如某,然聖俞平生所自負者,皆某所不好;聖俞所卑下者,皆某所稱賞。」知心賞音之難如是,其評古人之詩,得毋似之乎!.




李商隱有〈錦瑟詩〉,人莫曉其意,或謂是令狐楚家青衣名也。


祥符、天禧中,楊大年、錢文僖、晏元獻、劉子儀以文章立朝,為詩皆宗尚李義山,號「西崑體」,後進多竊義山 語句。賜宴,優人有為義山者,衣服敗敝,告人曰:「我為諸館職撏撦至此。」聞者懽笑。大年〈漢武詩〉曰:「力通青海求龍種,死諱文成食馬肝。待詔先生齒編 貝,忍令索米向長安。」義山不能過也。元獻〈王文通詩〉曰:「甘泉柳苑秋風急,卻為流螢下詔書。」子儀畫義山像,寫其詩句列左右,貴重之如此。


楊大年不喜杜工部詩,謂為村夫子。鄉人有強大年者,續杜句曰「江漢思歸客」,楊亦屬對,鄉人徐舉「乾坤一腐儒」,楊默然若少屈。歐公亦不甚喜杜詩,謂韓吏部絕倫。吏部於唐世文章,未嘗屈下,獨稱道李、杜不已。歐貴韓而不悅子美,所不可曉 ﹔然于李白而甚賞愛,將由李白超趠飛揚為感動也


張籍樂府詞,清麗深婉,五言律詩亦平澹可愛,至七言詩,則質多文少。材各有宜,不可強飾。


白樂天詩曰:「請錢不早朝。」「請」作平聲,唐人語也。今人不用廝字,唐人作斯音,五代已作入聲,陶穀云 「尖簷帽子卑凡廝」是也。白曰:「金屑琵琶槽,雪擺胡騰衫。」琵琶與今人同。杜曰「皂鵰寒始急」,白曰「千呼萬喚始出來」,人皆謂語病。事之終始,音上 聲,有所宿留,今甫然者音去聲。二公詩自非語病。


唐詩賡和,有次韻,先後無易。有依韻,同在一韻。有用韻,用彼韻不必次。吏部和皇甫〈陸渾山火〉是也,今人 多不曉。劉長卿〈餘干旅舍〉云:「搖落暮天迥,丹楓霜葉稀。孤城向水閉,獨鳥背人飛。渡口月初上,鄰家漁未歸。鄉心正欲絕,何處搗征衣。」張籍〈宿江上 館〉云:「楚驛南渡口,夜深來客稀。月明見潮上,江靜覺鷗飛。旅宿今已遠,此行殊未歸。離家久無信,又聽搗砧衣。」兩詩偶似次韻,皆奇作也。


管子曰:「是無終始,無務多業。」此言學者貴能成就也。唐人為詩,量力致功,精思數十年,然後名家。杜工部云:「更覺良工用心苦。」然豈獨畫手心苦耶!



鞠,皮為之,實以毛,蹙蹋而戲。見〈霍去病傳〉注:「穿城蹋鞠。」晚唐已不同矣。歸氏子弟嘲皮日休云:「八 片尖皮砌作毬,火中燂了水中揉。一包閒氣如常在,惹踢招拳卒未休。」今柳三復能之,述曰:「背裝花屈膝,屈,口勿反。白打大廉斯。進前行兩步,蹺後立多 時。」柳欲見晉公無由,會公蹴毬後園,偶迸出,柳挾取之,因懷所業,戴毬以見公。出書再拜者三,每拜,毬起復于背膂襆頭間,公乃笑而奇之,遂延于門下。然 弟子拜師,常禮也,獨毬多賤人能之,每見勞于富貴子弟,莫不拜謝而去,此師拜弟子也。術不可不慎,此亦可喻大云。


司馬溫公論九旗之名,旗與旂相近。《詩》曰:「言觀其旂。」《左傳》:「龍尾伏辰,取虢之旂。」然則此旂當 為芹音。周人語轉,亦如關中以中為蒸,蠱為塵,丹青之青為萋也。五方語異,閩以高為歌,荊、楚以南為難,荊為斤。昔閩士作〈清明象天賦〉,破題云:「天道 如何,仰之彌高。」會考官同里,遂中選。荊、楚士題雪用先字,後曰「十二峰巒旋旋添」。反讀添為天字也。向敏中鎮長安,土人不敢賣蒸餅,恐觸中字諱也。


古詩曰:「袖中有短書,欲寄雙飛燕。」以燕時物,故寓言爾。蜀人自京以鴿寄書,不浹旬而達船,船浮海,亦以鴿通信,非虛言也。史以陸機「黃耳」為犬,能寄書,恐不然。自洛至吳,更歷江、淮,殆數千里,安能諭人而從舟楫乎?或者為奴名,不然,當為神犬也。


史著赫連勃勃之暴,蒸土築城,意謂釜甑熟之。然不知北方土工,用春首聚土,陽氣蒸發,用築則堅牢特甚故爾。近有獻策築吳江為甕堤,土人欲以巨甕實土,稍稍下之。不思土實則甕重不可致,虛致水中則泛,泛曷可止。雖執政亦惑之。然治河皆有甕堤,形似甕耳,不用陶器也。


晏元獻尤喜江南馮延巳歌詞。其所自作,亦不減延巳。樂府〈木蘭花〉皆七言詩,有云:「重頭歌詠響璁琤,入破舞腰紅亂旋。」重頭、入破,皆絃管家語也。



古人多歌舞飲酒,唐太宗每舞,屬群臣。長沙王亦小舉袖,曰:「國小不足以回旋。」張燕公詩云:「醉後懽更 好,全勝未醉時。動容皆是舞,出語總成詩。」李白云:「要須回舞袖,拂盡五松山。醉後涼風起,吹人舞袖環。」今時舞者必欲曲盡奇妙,又恥效樂工藝,益不復 如古人常舞矣。古人重歌詩,自隋以前,南北舊曲頗似古,如〈公莫舞〉、〈丁督護〉,亦自簡澹。唐來是等曲又不復入聽矣。近世樂府為繁聲加重疊,謂之纏聲, 促數尤甚,固不容一倡三歎也。胡先生許太學諸生鼓琴吹簫,及以方響代編磬,所奏惟〈采蘋〉、〈鹿鳴〉數章而已,故稍曼延,傍邇鄭、衛聲,或問之,曰:「無 他,直纏聲〈鹿鳴〉、〈采蘋〉爾。」

曹參嘗為功曹,而杜詩云「功曹無復歎蕭何」,誤矣。按光武嘗謂鄧禹,「何以不掾功曹?」陳子昂云:「吾聞中 山相,乃屬放麑翁。」放麑,本秦西巴,孟孫氏之臣,謂之中山,亦誤矣。唐韓皋鼓〈廣陵散〉,其說謂毌丘儉、諸葛誕刺揚州,舉兵討晉,不成而散于廣陵爾。劉 道原謂漢、魏時揚州刺史治壽春,儉、誕皆死壽春,是時廣陵屬徐州,至隋、唐始為揚州,不可不察也。


江鄰幾善為詩,清淡有古風。蘇子美坐進奏院事謫官,後死吳中。江作詩云:「郡邸獄冤誰與辯?皋橋客死世同 悲。」用事甚精當。嘗有古詩云:「五十踐衰境,加我在明年。」論者謂莫不用事,能令事如己出,天然渾厚,乃可言詩,江得之矣。江天質淳雅,喜飲酒、鼓琴、 圍棋。人以酒召之,未嘗不往,飲未嘗不醉,已醉眠,人強起飲之,亦不辭也。或不能歸,即留宿人家,商度風韻,陶靖節之比。江嘗通判廬州,有酒官善琴,以坐 局不得出,江日就之,郡中沙門、羽士及里氓能棋者數人,呼與同往。郡人見之習熟,因畫為圖:前列騶導,有一人騎馬青蓋,其後沙門、羽士、褐衣數人,葛巾芒 屩累累相尋,意思蕭散。惜時無名手,此畫不足傳後,何必減嵇、阮也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