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相和歌辭是樂府詩中最精彩的部分。
3.洪炎秋《文學概論》:我們如果在文學的演變史上,稍微留意一點,就可以知道,一切新文學的來源,大都在於民間。
4.朱自清:「歌謠以重疊為生命,腳韻只是重疊的一種方式。從史的發展上看,歌謠原只要重疊,這重疊並不一定是腳韻;那就是說,歌謠並不一定藥用韻。」
5.樂府和古詩的不同:
(1)以作者身分而言
(2)以音樂性質而言
6.樂府官署,在漢武帝劉徹(西元前一四0年-西元前八八年)時創立。到了哀帝劉歆(西元前七年-西元前一年)時,樂府終於被廢止了。
7.郭茂倩將樂府詩分成十二類:
(1) 郊廟歌辭十二卷
(2) 燕射歌辭三卷
(3) 鼓吹曲辭五卷
(4) 橫吹曲辭五卷
(5) 相和歌辭十八卷
(6) 清商曲辭八卷
(7) 舞曲歌辭五卷
(8) 琴曲歌辭四卷
(9) 雜曲歌辭十八卷
(10) 近代曲辭四卷
(11) 雜歌謠辭七卷
(12) 新樂府辭十一卷
8.吳聲歌曲和西曲歌不只是「清商曲辭」的精華,那五言四句的形式可為絕句的起源,在文學的地位也相當重要。(伊滕正文.(樂府))
9.胡適《白話文學史》:「樂府這種制度,在文學史上很有關係。第一、民間歌曲得了寫定的機會。第二、民間文學因此得有機會與文人接觸。第三,文人覺得民歌可愛,有時因文學上的衝動,忍不住要模仿民歌,因此,他們的作品,便也往往帶著平民化的趨勢。
10. 木蘭詞是北方民間敘事詩的傑作,它同孔雀東南飛,成為南北民間文學的兩大代表。前者是剛強的男性的社會喜劇,後者是柔弱的女性的家庭悲劇。……我們敢說木蘭詞的原做事成於北朝,後來經隋唐人的修飾,在文字上加了一些華美的辭藻。(劉大杰)
本來民間的敘事詩,大都是一種集體的創作。由傳寫而改削,經過長期的演變,始漸漸地形成一種固體。(劉大杰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